百多年前中国古人对日本匠人的赞叹【仙台毛笔】

VINED-旅游资讯-仙台毛笔 地域文化

文章/高橋亨

我朝圣天子德化覃敷,声教洋溢。珍奇厥贡诸殊方,品玩聿献于帝室。修文偃武宝贵橐簪,进士作人雅重不律。故青镂有异数之颁,彩毫有三品之秩。珊瑚作网,每偕栗尾齐名。玳瑁为衣,谁别竹床异质。则萩枝之吐颕而芳华,松管之凝毫而秀逸。当入南国以扬镳。爰赋东方之名笔。

《古诗韵范》

 

这里引用的是1781年滞留在日本长崎的一位名为朱绿池的人所作的,名为《宫城野萩寿卫山松二笔赋 以题的赋的最后一部分。这首赋刊载于江户时代后期出版的《古诗韵范》一书的最后部分。《古诗韵范》的作者是一位名叫武本登登庵(又名武元质:1767~1818)的诗人,他在日本学习诗文〔*1〕,造诣颇深。《古诗韵范》是一本学习诗歌韵法的教科书,它刊载了多首中国的著名诗词,并对这些诗词所用的韵法进行了解说。

 那么,关于朱绿池的赋,从其标题可以看出这是一篇吟诵关于毛笔的诗篇。这种笔是用宫城野的胡枝以及寿卫山的松制作的笔管。《赋》中用到的“聿”“不律”“青镂”“彩毫”“栗尾”等等所有这些都是在著名的古籍和诗文中出现过的有关毛笔的别称和雅称。此外,日本东北地区最大的城市-仙台市东面广阔的原野就是宫城野。那里生长着胡枝的景象,自古以来就在“和歌”中被广为吟诵。此外,寿卫山是指位于仙台市北面的多贺城市的“末松山”,这末松山也是自古以来在和歌中被广为吟诵的地方。

VINED-旅游资讯-多賀城遗迹

多賀城遗迹

 也就是说,这两支令朱绿池兴致盎然并作赋的毛笔,都是宫城县仙台的特产。仙台毛笔制造的鼎盛期是在江户时代初期(17世纪初)之后的事情。掌管仙台的诸侯伊达政宗(1567~1636年)从当时日本的文化中心京都和大阪请来了诸多笔匠,仙台制笔的传统由此开始。伊达政宗对中国诗文造诣颇深,他自己也常常作诗。也许正因为如此,他才重视制造被中国视为文房四宝之首的毛笔,希望能在自己的管辖范围内生产出上等佳品。

 后来,仙台的毛笔生产水平不断提高,用仙台周边的树木作为笔管生产出来的毛笔不断在古代和歌中被吟诵,并且被进献给诸侯。像这样献给诸侯的毛笔被称为“仙台御笔”,作为仙台名笔的代名词,一直流传至今。后来,日本进入明治时代,天皇家族中也出现了喜欢仙台毛笔的人,于是仙台毛笔便享誉日本全国了。遗憾的是,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使用毛笔的习惯已经改变,如今制作仙台御笔的毛笔大师们已经不多了。虽然产量不大,但仙台御笔的传统却一直传承至今。笔匠用胡枝做笔管,仍在继续生产“胡枝笔”〔*2〕。

 

朱绿池是如何获得仙台毛笔的不得而知。也有可能是他发现了这种卖到长崎后的风雅物品,而购买的。朱绿池在赋的后面记录有这么一句话。

辛丑(1871年)仲夏十日,遮雨窗,偶忆案头所贮松萩两种名笔,为贵地操觚家所雅好也。予亦喜其清幽不俗,漫赋一篇,以补王右军笔经之缺云儿。

关于日本的匠人工艺,例如南宋时期的史书中就记载着“俗善造五色牋,错金为兰或为花,中国所不逮也,多写佛经。铜器尤精于中国”。能够看出中国很早就给予很高的评价。而随着仙台御笔的生产制作,书斋中也终于出现了值得中国士人鉴赏的精品。

我们刚刚谈到了仙台毛笔,那么也必须要说一下创作这首赋的朱绿池。前面提到的,以“辛丑仲夏十日”为开头的这篇文章中写有“清闽中烟波散人朱华绿池”。从这句话中不难看出他是一名福建人。他的赋里也写有“当入南国以扬镳”,这里的南国就是指他的故乡福建吧。然而,对于朱绿池的人生,除了其出生地外,其他细节不得而知。武本登登庵在《古诗韵范》的结尾写道:

朱绿池三落第,四来日本,归国则死,其诗文无传。予在琼浦得此赋于松浦东溪。逐段转韵,与其说不戾。予得一师于海外,而知古诗韵法焉。录诸卷末,以传不朽,聊寓不忘本之意云。

武本登登庵《古诗韵范》

琼浦是长崎的雅称,松浦东溪(1752~1820年)是日本的儒者。从这篇文章可以看出,朱绿池曾多次应试科举却未能高中,因此才来到日本。或许他受雇于旅日商人,为了生计而承担着文书编写等工作。无论如何,他感到自己人生之坎坷,最后远赴日本恐怕也不是他的本意。此种心情从上述文章中的“雨窗闷坐”这句话中也能感受到。如果说朱绿池对仙台毛笔的喜爱,多少也能使自己的心灵得到慰藉的话,那也是因为仙台毛笔所具有的那种风雅吧。

对朱绿池自己来说,去日本也许是一件不情愿的事,但他以仙台的毛笔为题材作赋,武本登登庵因此得以学习诗歌的韵法,并为了让日本人学习韵法,自己发奋努力出版书籍。武本登登庵甚至说:“予得一师于海外”。朱绿池和武本登登庵虽然没有直接见过面,但通过毛笔、诗赋这一发源于中国的文化而产生出师徒一般的交集。因此,这段关于仙台毛笔的轶事,可以说是中日文化交流时期的佳话。

 

【この記事の日本語版はこちら】

 

通过【宫城县官方网站】可了解更多关于仙台毛笔
https://www.pref.miyagi.jp/soshiki/shinsan/15hude.html

 

作者/高橋亨
秋田县人。研究中国历史,特别是明史。2008年至2010年,在南开大学留学,之后又多次造访天津。曾在王顶堤与同学把酒言欢是我的美好回忆。现居日本仙台市,继续着他研究活动。

 

 

コメント

  1. […] 【中文版文章】百多年前中国古人对日本匠人的赞叹【仙台毛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