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的游日足迹 【市川市郭沫若纪念馆】

VINED-栢音-日本旅游 历史探访
OLYMPUS DIGITAL CAMERA

文章/河野正
翻译/李鹤 


有人对你说“我去过郭沫若故居”,你会先想到哪里呢?乐山,还是北京什刹海?在这里向大家介绍的是位于日本千叶县市川市的【郭沫若故居】

 郭沫若在1927年上海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参加了南昌起义,被国民政府追捕,于1928年2月乘船来到日本。这个过程是非常具有戏剧性的。郭沫若起初打算去的是苏联,并不是日本。他为应对莫斯科的冬天准备了皮大衣以及防寒的衣服,并准备乘坐一艘开往海参崴的船只。

 但是在预定登船的1927年12月6日当天,他却接到了船只停止出航的通知。启程日期不得不延期。而在12月8日,郭沫若自己却又得了斑疹伤寒,须住院一个月。原定乘坐的船只在此期间也已经出发,郭沫若一家的苏联之行因此不得不放弃。

 因为妻子是日本人,孩子们日语也比中文好,所以基于这两个前提条件,且在没考虑目的地以及居住地的情况下,最终登上了通往日本的船只。也就是说,在那之后的10年日本生活,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一种偶然。如果斑疹伤寒不发作,郭沫若就会去苏联,并在莫斯科生活。如果发病晚几天,可能会在通往海参崴的船上发作,说不准还没有到莫斯科就去世了。

 总之,在这一系列偶然的捉弄下,郭沫若一家到达日本,通过朋友的介绍在千叶县市川市开始了他们的生活。

 市川市距离东京隔着江户川近在咫尺,现在作为东京近郊的住宅区,还是有很多当地居民到东京上班、上学。郭沫若也曾以此为中心,前往东京的书店、图书馆,以及延续至今的亚洲研究中心-东洋文库等地。此外,由于地处东京府(当时)和千叶县的交界处,东京和千叶的警察管辖也不太严格,这对于以“流亡者”身份滞留日本的郭沫若来说,也是一个让他多少感到放心的地方。

 郭沫若在市川的第一个家就在现在的市川真间邮局附近,他有些不满地抱怨“太旧了,太窄了,晒不到太阳”。因为郭沫若曾以化名入境,所以在这里住了5个月左右,就被警察逮捕。之后便过上了被人监视的生活。由于总是顾忌周围人的目光,以致影响居住心情,于是一家人就搬到了手儿奈灵神堂附近。这个灵神堂距离原寓所步行5分钟,是祭祀一位名叫手儿奈的古代美女的神社。

郭沫若把这所房子朝东南的房间作为书房,他对这间书房非常满意,在这里编写了“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甲骨文研究”、“殷周青铜器铭文研究”等诸多著作。

 讲了这么多下文步入本篇主题。他在这间寓所住了两年后又搬到了新居所。这间从1930年9月至1937年7月回国参加抗日期间生活了7年的新居所就是这次要向大家介绍的郭沫若纪念馆。新居所之前位于市川市的须和田,但由于老化严重,于2004年迁址到1公里远的新址,并进行了修复工程。寓所周边也修建了郭沫若纪念公园。这是一间由5间房构成的经典平房,与最初在市川居住的只有3间房的寓所相比,能看出他的生活环境有了一定的改善。刚来日本时,他只靠从中国寄来的生活补贴维持生计,但过了一段时间,他开始为中国媒体撰稿,生活多少宽裕了一些。

 在倒L形的房屋中,郭沫若作为书房使用的是最里面的部分。因为原本走廊的部分现今变成了纪念馆入口,因此一进门就可以看到。这间书房除了撰写“创造十年”等著作外,1944年访问日本的周作人也曾到访此地。可以说这个地方占据中国现代文学中的一个重要位置。

 1937年7月25日,郭沫若早上4点半醒来,在没有告诉家人的情况下离开这个家,回到中国。众所周知,那之后便迎来了抗日战争、国共内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等剧变的时代。郭沫若再次访问市川是在1955年,当时他的身份是中国科学院组织的考察团团长。在自己的身份、祖国以及中日两国关系都发生巨大变化后,再次访问曾经生活过的土地,是怎样的心情呢?这点除了郭沫若本人外无从得知,作为几年告别曾经生活过的地方,他作了一首名为《别须和田》的诗,并以“再来庆解放,别矣须和田”作为结尾。

《别须和田》于1967年篆刻在附近的须和田公园内一石碑上,并保留至今。如果去日本的话,建议大家去郭沫若纪念馆看一看。

【郭沫若纪念馆】
交通:JR市川站步行20分,京成线市川真间站步行15分

开馆时间:每周周五、周六、周日10:00~16;00(最后入馆时间截止至闭馆前30分钟)

门票:免费



阅读日文版

作者/河野正

东京大学社会科学研究所助教。博士(文学)。专攻中国现代史。2003-2004年赴北京师范大学汉语文化学院学习,2009-2010年在南开大学历史学院留学。在研究历史的同时,也在发掘世界各地鲜为人知的历史。

コメント